加入浙江女排后,陈招娣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学习能力。她刻苦训练,很快就在队中脱颖而出。仅仅一年后,她就被选入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,开始了更高水平的训练。
但是这段时期对陈招娣来说并非一帆风顺。离开家乡,来到陌生的北京,她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不仅要适应更加严格的训练强度,还要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。
1976年,陈招娣选入国家队。加入国家队后,陈招娣主动加练,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。在一次训练中,她完成8个艰难救球后,仍坚持完成了全部15个,令教练和队友感动。
陈招娣很快成为了队中的核心成员。她与队友孙晋芳配合默契,创造性地打出了"双快"战术,让对手防不胜防。在她的努力下,中国女排的实力迅速提升,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。
陈招娣的排球生涯
陈招娣是缔造中国女排“五连冠”传奇的关键人物之一。自1981年至1986年,中国女排在世界三大排球赛事中连续五次摘得桂冠,书写了世界排球史上的辉煌篇章。
作为主力接应,陈招娣在最初的两次夺冠征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,为球队的成功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1981年,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,陈招娣帮助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。在决定冠军归属的中日之战中,陈招娣与队友孙晋芳在争抢一个球时发生碰撞,导致腰伤复发。
但她咬牙坚持打完比赛,为中国队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比赛结束后,她甚至无法自己走上领奖台,是被队友背上去的。这一幕成为了中国女排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1982年,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,陈招娣再次展现出色表现,帮助中国女排卫冕成功。这次比赛,中国队在决赛中3:0横扫美国队,陈招娣的发球和进攻都发挥出色,为球队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。
虽然由于伤病原因,陈招娣未能参与后面三次夺冠,但她在前两次夺冠中的表现和精神,为中国女排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她与队友们共同缔造的"五连冠",不仅是中国排球史上的辉煌篇章,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的骄傲。
1983年,由于长期的高强度比赛和训练,加上早年的伤病,陈招娣不得不选择退役。然而,她对排球的热爱并未因此减退。退役后,她选择继续为中国排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退役初期,陈招娣被安排担任八一女排副政委、队长,开始了她的教练生涯。作为教练,陈招娣将自己多年的比赛经验和对排球的深刻理解传授给年轻球员。
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排球人才,其中包括赖亚文、崔咏梅、毛武扬等后来成为中国女排主力的球员。这些球员在陈招娣的指导下,不仅技术水平得到提升,更重要的是继承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。
她在训练中要求严格,但同时也非常关心队员的生活和成长。她不仅教授球员们技术,更注重培养她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。许多曾经在她手下训练的球员都表示,陈招娣不仅是她们的教练,更像是她们的母亲。
1990年,陈招娣转任中国女排教练,协助主教练胡进。尽管这个时期中国女排的成绩有所起伏,但陈招娣仍然尽心尽力,为球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93年,她转任中国排协副主席,同时在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。虽然不再直接参与一线训练,但她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和支持中国排球的发展。
陈招娣的病痛
1971年,16岁的陈招娣被选入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。离开家乡杭州,来到陌生的北京,年轻的陈招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不仅要适应更加严格的训练强度,还要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。
北京的气候、饮食习惯与杭州大不相同。陈招娣不习惯北方的面食,很快就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。由于长期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,她患上了贫血症。贫血导致她在训练中常常感到头晕目眩,体力不支。
但陈招娣并没有因此放弃,她努力调整饮食习惯,同时加强营养补充。在教练和队医的帮助下,陈招娣逐渐克服了贫血症。
1978年,陈招娣在女排联赛中救球摔倒,右臂桡骨骨裂。因赛程紧张,她仅简单包扎后继续比赛,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精神和毅力。
这个决定为陈招娣日后留下了隐患。重返国家队后,她每次训练都忍受着巨大的疼痛。尽管如此,她仍然坚持训练和比赛,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。
1979年8月,在第4届全运会上,陈招娣右臂缠着白色绷带,以"独臂将军"的姿态出战,这一幕成为了中国排球史上的经典画面。
陈招娣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技术,即使在单臂作战的情况下,仍然为球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她的精神感染了队友,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喝彩。
1988年,对于33岁的陈招娣来说,本应是人生的黄金时期。然而,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在例行体检时,陈招娣被查出患有直肠癌。
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,不仅对陈招娣本人,对她的家人也是巨大的打击。当时,陈招娣刚刚结婚不久,女儿郭晨才一岁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,陈招娣展现出了与在球场上一样的坚强和勇气。
陈招娣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。手术后,陈招娣面临着艰难的恢复期。她需要接受化疗和放疗,这些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让她饱受折磨。但是她从未放弃希望。在家人的支持下,陈招娣坚强地面对每一天,努力恢复健康。
可癌症的阴影并未完全离开。2008年,陈招娣被查出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,成为了直肠癌和肝癌的双重患者。
2013年4月1日,中国女排功勋运动员陈招娣因病去世,享年58岁。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让无数球迷和亲朋好友陷入悲痛。然而,最为伤心的莫过于陈招娣的女儿郭晨。
郭晨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多条消息,一方面是对母亲去世感到悲伤,一方面又难以接受母亲就这样离开。
可生活总要向前看,在母亲的影响下,郭晨从小就对排球有着浓厚的兴趣。长大后,她决定成为一名排球裁判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,郭晨最终成为了一名国家级排球裁判。这个成就不仅是对自己兴趣的追求,更是对母亲精神的传承。每次站在球场上,郭晨都仿佛能感受到母亲的存在,这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和力量。
对于郭晨来说,母亲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,更是她人生的榜样和精神支柱。虽然母亲已经离世,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伴随郭晨前行。
结语
陈招娣的一生告诉我们,热爱能够激发出人的无限潜能。她对排球的热爱支撑她度过了无数艰难时刻,从早期的贫血到后来的"独臂将军"事迹,再到与癌症的抗争,陈招娣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。这种源于热爱的坚韧精神,是我们面对人生挑战时最宝贵的财富。
但同时陈招娣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热爱虽然能够创造奇迹,但健康同样珍贵。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我们应该学会平衡二者,既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热爱,又不忘关爱自己的身体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,活出精彩人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