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梅黄水涨逆鱼肥
俗话说:“梅黄水涨逆鱼肥”,这几天德清又进入了黄梅多雨时节,阴雨连绵,苕溪水涨。民国《德清新志》说:“鱼多逆水,以逆水者则美,顺流者则劣,故而逆鱼独得其名。逢梅汛结群而来。初水者大,二水者次之,三水者小矣。此鱼初入余不溪,鱼身坚实,体肥而卵满。如上溯至余杭,体力耗尽,鱼体瘠瘦,味则差矣”。
逆鱼自太湖沿东苕溪逆流而上产卵,游至德清大闸一带,这里是余不溪与导流港的交汇之处,水急流湍,山迥水转,而此时的逆鱼正好肚中鱼子肥硕。德清长桥河至大闸一带成为捕捞的最佳之地,等到逆鱼游过德清到了余杭境内,此时的逆鱼已产卵完毕则“体力耗尽,鱼体瘠瘦”不好吃了
每年五、六月份,逆鱼产卵于湍急的溪流之中,因为产卵所以,此时的逆鱼最为肥美。古人称:“味似鲥鱼而无骨刺,鲜若河豚而无毒汁”便是对逆鱼最高的评价。
3
活鳞油沸第一鲜
清晨六七点多,用传统丝网捕捞的逆鱼上市了。逆鱼自太湖沿西苕溪逆流而上产卵,山迥水转,而此时的逆鱼正好味美肥硕。据说清代的逆鱼多时贱至每角银毫十余斤,为待客佳肴。如今的逆鱼仍旧是百姓餐桌的常客。
▽亲邻互帮摘取网上的逆鱼。
清代,德清人俞樾在《春在堂集》中说:逆鱼“多时贱至每角银毫十余斤,城内店家常积数担,以为待客佳肴。此鱼清炖最宜,煎熟晒干后,久藏而不变味。”德清邑人徐本璇曾作《逆鱼》诗云:“梅黄水涨逆鱼肥,美胜春鲈是也非?见说熏笼传食谱,恰当赋罢遂初归。”
而现在的逆鱼做法是:在用细盐一抹,然后入锅煎炸,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,这吃的是鱼最原始的鲜味。如果还嫌不好吃,可以加酱油、糖和醋调味,德清人叫“渍”,渍过的逆鱼融入了调料的鲜味味道更佳。
逆鱼和其他地方叉条鱼不一样,吃逆鱼主要是吃它的鱼子,逆鱼的鱼子坚实有嚼劲,特别香。逆鱼和叉条鱼的主要区别在鱼嘴上,叉条鱼的鱼嘴上翘,俗称“翘嘴巴”,而逆鱼嘴巴较平,一般在德清遇到的逆鱼,肚中有大量的鱼子。
清溪人家岸上住,开开窗户便罾鱼。
黄梅水涨逆鱼肥,活鳞油沸第一鲜。
神仙闻香行不过,隔墙跳来忙动箸。
珍馐入嘴舌尖上,扇个巴掌口勿松。
--油沸逆鱼忙打油诗
扫一扫,鱼价好!
▼ 点这里,掌握鱼价行情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