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·高作品《星夜》。新华社图
作为回应,高更也赠送给凡·高一幅《自画像》,这幅作品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凡·高博物馆。画中的高更阴郁地斜视着,像是一个被流放的罪犯。其实,这是高更刻意塑造的形象。他以《悲惨世界》中的主人公冉·阿让自比。他经历过穷困潦倒,也体验过显赫富贵,历尽苦难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正直善良之心。
在写给凡·高的信中,高更详细描述了此画的创意:“面部就像冉·阿让一样坚毅,褴褛的衣衫遮不住他内心的高尚、温柔与热情。红色的脸庞如发情期的动物,红眼圈代表了熔炉般的激情,灵感在呈现,隐喻像我们一样内心炙热的画家们。”
有趣的是,高更在这幅《自画像》里还画了一个人,他以鲜花图案的墙纸为背景,墙上悬挂着一幅人物的侧面画像。画中人是高更的朋友埃米尔·伯纳德,一位比他小20岁的画家。高更十分敬重伯纳德,他早期的画风很大程度上受了伯纳德的影响。
凡·高曾执意邀请高更组建“南方画院”,除了敬仰对方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即两人在艺术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:他们都希望脱离印象派的窠臼,都喜欢不经调配的纯色,还同样喜爱日本的浮世绘艺术。例如在送给凡·高的《自画像》中,高更就吸取了浮世绘的“图案化风格”。所谓“图案化风格”,简单来说,就是把现实中的风景、人物简洁化,剔除不必要的细节,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。
(刊于2021年8月20日解放日报解放周末)
点击下面链接,可读部分“朝花时文”近期热读文章:
有风真好 | 王张应
故乡的霉干菜 | 沈嘉禄
你来看我,我也看你 | 郑宪
蚕豆花开及其他 | 高明昌
万物皆数 | 卞毓方
有哲学修养的人,工作能力会更强——对话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
姜昆:那一年我在上海上春晚,范志毅笑,北京球迷跳
安福路的花影 | 尔雅
十字街 | 苏沧桑
母亲的那棵月季,很乖 | 鲁北明月
我的灵魂不死——李大钊的“三个最后” | 缪国庆
《人间正道是沧桑》纪念碑式的阳刚之美 | 杨扬
“老顽童”孙幼军 | 简平
春树暮云,酌酒礼泉 | 吴兰兰
花饮 | 周华诚
我猜他们想急切地摆脱我,却没想到会遭遇眼泪 | 程果儿
这是“朝花时文”第2761期。请直接点右下角“写评论”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。投稿邮箱hw038@jfdaily.com。投稿类型:散文随笔,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;当下热点文化现象、热门影视剧评论、热门舞台演出评论、热门长篇小说评论,尤喜针对热点、切中时弊、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;请特别注意: 不接受诗歌投稿。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,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“朝花时文”栏目或解放日报“朝花”版。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。
“朝花时文”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“朝花”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、评论家、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,猜猜他们是谁,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,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,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