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四入门不觉已经半年,刚开始对10喇叭ASK音响比较满意,觉得中音饱满低频力度也不错,虽然高音弱了点但通过均衡器加强后感觉还不错。近段时间见坛子里的DX们不少动手改装音响,从整套B&O到别的牌子部分喇叭升级都有,不由得心动了。心魔可怕,一旦动了这念头,这套系统顿时感觉越听越干,除了音乐本身体验之外,音质既不清爽也不耐听。
潜心研究了各位前人的作业后,确定了更换喇叭不动主机和线路的总体原则。因为我是个对原厂线路安全十分执着的人,尤其在前不久亲眼目睹了马路上一台中级轿车自燃时4个干粉都无法扑灭的惨状后。原厂喇叭其实也不特别差,意大利品牌ASK,波兰产喇叭+6通道功放,比起国产Q5的国货喇叭还是强点。主要问题在于人声干涩,高频先天不足(可能是丝膜的),故而选择重点在于人声的改善。BO抛开单元素质不谈,它的三分频系统明显具备先天优势。然而更换BO一则要浪费主机(新主机10通道匹配14喇叭系统,需屏蔽原有功放)、二则要重新走线动作太大、三来不确定没有分频器的系统会不会影响效果。据某些先驱实践经验,中置和后重低音更换并没有明显效果。所以出于对德国手工的信赖,基于无数好的口碑,在某宝与店主交谈,初步确定了前门曼斯特CS6508+后门CS6508IV的方案。曼斯特官网研究后了解到,6508IV是6508的快速安装版,在后者基础上简化并提高灵敏度,使其更好与原厂主机匹配。店家说A4L主机能推动6508,也有DX试验6508根本带不动,所以方案最终简化为先做前门主声场曼斯特CS6508IV喇叭升级+双重隔音,看看效果再决定下一步如何升级。
计划一定,立马实施。在订购的同时,通过网上交流,选择了长沙道声音响店作为施工点,因为感觉老板懂行、实在,价格也公道。先上一个新喇叭全家福:
打印好门板拆卸图,找个空隙直奔门店开始动手。先来一张处女图:右边:
好了,新媳妇头一回啊,好紧!师傅还是很小心的做了很多保护措施,赞一个!
继续。。。。
终于把沉甸甸的桃木饰板解决了,接着拆扶手挡板:
松开了:
开始松门板固定螺丝:总共五颗螺丝:
接下来松门板卡子,希望不要弄坏:
总共7个:
终于坦诚相见啦!门板内比我想象的要整洁多了,集成度很高,几乎没有孔洞。A4L还是比较厚道,门饰板后面有一层一公分左右厚度的隔音棉。从工艺上讲奥迪还是很不错的,见过很多国产和日系车门板后面就一张塑料纸隔着,寒碜至极。
这个黑色圆盘就是ASK 8寸中低音单元了,块头还不错把黑色塑料护板往里轻轻压一下就可以取下来,接着拆下喇叭后的样子。发现什么没?仔细看清楚了,夹层靠外的门板上斜贴了一条喷上银色车漆的风云人物:沥青阻尼片。抛开黑心材质不说,从工艺上讲奥迪还是不错的,起码还是用了止震板。我也懒得去折腾它了,在国内要肺痨也不差这点沥青。。。
这是拆下的8寸中低音单元:
看好了,意大利ASK,MADE IN POLAND,比国产Q5厚道啊!
拆下A柱网罩,原厂BO高音位置就露出来了,是直接卡上去的。技术型高音在台板两侧位置。
你一直以为这是个通透的音响网罩吧!
瞧瞧这假洋鬼子,某宝上80RMB一个,所以后面开孔也不心疼:
开始内层隔音施工。采用的大能止震板,老板说采取条状间隔贴可以更好消除共振,似乎沥青片也是一条
内层贴好啦!
事后证明,贴完还是有效果的,车外用手指敲击前后门板声音完全不同,没有隔音的后门听起来空洞很多。。。
开始制作6.5转8寸的垫圈,这个只能DIY,切割手艺还不错:
防水处理,道声还是很细心的
外层隔音做好啦!关门的声音从此更加厚重
垫圈OK:
安装位置和手法琢磨了很久,最后参考了侯子哥的作业,确定在A柱面板上打孔安装,好处一是指向性比原来位置好,二是分频后的高音线直接在门上走比较简洁,无需其它拆卸布线,而且效果比较自然。在此谢谢候同学!
师傅的开孔位置好大小很合适,两边很对称,再次表扬!
好事成双!所有喇叭线缆均穿好护套,所有线接头都用不同规格的热缩管裹好,很细小的事情,但我非常看重这些关系到安全可靠性的细节,再次表扬下!
高音单元就位:
新的中低音单元完成焊接,看看这磁钢比原来大多了,所以难怪6.5寸低音效果比8寸还好!
喇叭防水罩:
中低音单元就位:
固定、接线完毕,原安装说明是4颗螺丝,这师傅做事够结实,用了8颗
裹严实咯:
接好分频器,直接用止震板上的丁基胶贴的:
来个特写镜头:
终于收工。适逢长沙酷热开始,连止震板丁基胶都快融化了,三位师傅大热天干了4个小时真是辛苦,总体上做事比较规范,最终能够无损复原,也没留下安全隐患,所以要大大地赞一个!
最后,为避免干扰,断开原车台面两侧的原厂高音单元接线,但喇叭留在原位备用。测试相位正确后开始试音。结果。。。
刚开始听,觉得效果略有改善,但比我心理预期有很大差距,因为很多人对这套喇叭用到了“脱胎换骨”的评价。估计需要先煲一煲,所以一周来持续大音量听了不少小时。用原来的CD对比,并用店家的试音碟反复品味、调整,初步感觉如下:
1、高音明显改善:这次换的是金属膜高音单元,首先高音量就足了很多。原来均衡器几乎要把高音加强至最大,现在可以调整到-1的位置了,否则还有些许刺耳。其次高音音域明显拓宽,声音往上听起来比较舒展。再有,金属质感出来了,尤其听弦乐非常细腻,加州旅馆的吉它拨弄琴弦感觉非常美妙。最后,声音解析度明显提高,细节增多,尤其是口齿音、呼吸音都非常清楚。
2、中音人声有所改善。人声是我最关心的方面,这套喇叭评价大多是声音非常干净,这也是德国音响的特点。感觉人声比原来改善了一些,基本能有点甜美的感觉。但总体上没有我预期的效果明显,只能说基本解决了原来干涩的问题,略微有一点圆润的感觉了。不知是因为这套喇叭偏软还是功放推力不够的原因,中音在音色改善的同时,感觉不如原来饱满有力。
3、低频更加结实。这次把8寸单元换成6.5寸,从尺寸理论上讲低频深度会有所降低。实际效果来看,由于材质的改善、磁钢的增大,这个单元低频更加有力、结实,回弹不错,应该说低音质量有所提高,尤其是鼓声很有质感。对比家中AV功放推的一对丹麦书架箱,居然感觉低频的弹性和下潜更好。加州旅馆的鼓点声,在家里听是有些空的感觉,居然在车上全变成很有弹性的实心低频了,也不知哪个声音更真实。听一些DJ和HIFI歌曲,鼓点真有些拳拳到肉的感觉,量也比原来更足。尤其是《晨鼓》、《鼓王》、《阿姐鼓》居然听起来还很有畅快淋漓的感觉,实在是超出我想象,在这一点上,不可否认原车后部8寸ASK重低音单元的巨大贡献,真是令人刮目相看,曼斯特仅仅是尽最大可能维持了不失真,当然隔音工程也是基础条件。然而,毕竟尺寸的先天不足摆在那儿,比起大口径低音单元+独立功放的解决方案,其下潜深度和音域向下延伸性还是存在局限,为不引起低频共振,我得把低音降低2格,不过日常也足够用了。当然,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,哪天脑子发烧再去单独搞个低音炮玩玩!
4、功放匹配情况:换上新单元后,音量需要调整至比原来更大的位置。以前到16就差不多了,几乎没怎么上过20,现在最多可以上到25的音量。总体感觉原厂功放能推这个单元,但并不轻松。如果不是喇叭音色偏软的原因,功率对声场和力度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,音量开大可以增加量感,但没有力量和速度。从这点看,选择6508IV而非6508是非常明智的!
5、意外的损失。换完喇叭回去的路上通过蓝牙打电话,发现通话效果明显降低。原来高音单元在前方,且高频素质有限,所以通话的定位效果和话音的饱满性很有质量和档次。高音位置决定音场定位,新系统通话听起来变成了左边单声道,且声音高频过多以至于有明显毛刺感,就像廉价的第三方蓝牙音频解决方案一样,不知道中音到哪里去了。最烦躁的是,蓝牙通话音质是无法通过均衡器设置的,真是失望。唉,或许,这才是真实的低码率电话效果,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!
6、本来准备继续折腾下,计划在原来高音位置增加原厂4寸中音单元试试效果,只是担心没有分频器也难以与曼斯特2分频系统匹配,单路输出并接3个喇叭估计也吃力! 后来某宝淘了对Q5用的ASK中音单元,以为原位安装,但台板两侧那位置实在太局促了,居然没能塞进去,露在外头接线测试了下,或许由于没有箱体效应,不但没起到任何好处,音色反而重新变干,所以坚决地退了回去。有人装过BO,但也反映力度和低频会有损失,毕竟BO功放是单独有左右中高音放大线路的。
7、换了喇叭后,感觉普通MP3和很多收音机频道都有点听不下去了,CD音质明显好太多了。原来觉得6碟CD是个累赘,现在恨不得变成60碟换片装置。。。。真不知换完到底是爽了还是更折腾人,幸好花钱不多,平衡。
总结陈词:
当初就是不愿意改动线路换功放也不愿意大动干戈换整套BO,所以选择了这个前门改装试验。总体来看,这是个在最小改动和投入的前提下能取得最大化效果的一个方案。虽然没听过BO,但考虑到选装只有6200的差价,估计比我现有系统也不会有质的飞跃了,至少低频不可能有突破。而且经过我对比单独车用功放推1W多的单元+低音炮、以及我家的先锋功放+DALI箱子的对比,从解析力、音色和低频质感方面也没有明显差距。真正的差距在于力度和低频延伸性方面,这不用大功率功放+大口径低音炮是解决不了的。能有这样效果该知足了,可以暂时消停会儿了,如果将来有心境再去折腾后声场和低音吧!
作业暂时交这么多,再次感谢CCTV、感谢CHANNEL V、感谢列位看官,虽然文采不够飞扬,但毕竟敲了这么多字,又配了这么多高清裸照,实在辛苦。请各位认同的看官帮忙顶顶,并有劳版主大人考虑盖个红印鼓励下吧!
2013/07/13补充:
个人感觉音响系统有35%的效果取决于音源,考虑到CD的刻录、管理麻烦,曾经折腾过几种有损压缩格式,详情请参考作业:《小四音源探索:Mp3、WMA、AAC、OGG音质对比》,最终还是实在忍受不了任何有损音源的效果,下决心再次折腾加装了AMI奥迪音乐接口,参考作业《从此与有损压缩音源告别:2013款技术小四AMI接口改装作业》,然后用苹果无损压缩格式装了几十张CD音源播放,不仅完全解决了CD使用不便的问题,而且意外地发现音质超好,声音干净、通透、松软,甚至就连力道不足的问题都有所改善,人声、民乐、交响乐都表现很好,真是不可思议!
2013/07/15补充:
昨天去4S保养,顺便去展厅鉴赏了一下运动款的B&O效果。从CD效果来看,我发现BO最强的不是中高频,而是中低频,整个声音非常饱满、厚实,力度也很好。或许是多了4个中音单元的原因,特别是中频充沛至极,环绕声场感比较明显,层次不错。不过音色没有我期望的好,不够细腻和圆润,而且由于中低频太强,我降低2格低音同时提高两格高音还是有点不够开阔和清亮。与我现有系统相比,力度、层次和饱满度明显胜出,但B&O声场表现更像是在音乐厅后部,我的则像是在台上话筒边,现场感更突出。我现有系统的高音更亮、人声更甜、解析度更细腻。总体来说,B&O偏恢宏、我的曼斯特偏婉约。B&O我认为最适合的是听交响乐,其力度和音乐厅感觉一定很好。
总之我感觉A4上配备的B&O功放还是很不错的,但喇叭素质不出众,只是调试匹配较好。听完后,有种想用B&O功放去推曼斯特的冲动,不知会是啥效果?
2013/08/09:
折腾无止境,终于下决心了,大动手术继续升级为B&O系统。光采购零配件用了2-3个星期,争取这两天改完。可惜我的曼斯特才用了一个半月就要退休了,谁要的话可联系我,便宜出了收回点小菜钱。。。。。
原车波兰产ASK的10个喇叭谁要也可以处理掉了,希望能换回两个b&o喇叭盖。。。